中国瓶装水有3000多家,6大巨头占据80%的市场!
由:大禹水业
发布于:2021-08-29
分类:行业新闻
阅读:299次
评论:0次

在中国瓶装水品牌有3000多家,但是其中的六大巨头就瓜分了八分天下。曾经的中国瓶装水是一块钱的天下,但是现在市场上的瓶装水巨头们纷纷提价,很难再买到一块钱一瓶的矿泉水。有的甚至卖到几十几百元一瓶,让很多人直呼喝不起。占据瓶装水市场八成份额的六大巨头都是谁呢?
根据占据市场份额的大小排名,占据第六位的是冰露。冰露隶属可口可乐,是目前市场上仅存的一元水寡头。在这个消费主义霸权的时代,价格便宜是冰露的原罪,但也是他致胜的法门。但更多的人是支持冰露的,因为它的价格更为亲民,喝一瓶冰露的钱仅为其他瓶装水价格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,这让冰露得到了很多的粉丝。或许“一元水”的标签已经牢牢地粘在了冰露身上,这既是冰露的优势,但也将因此面对更多的非议。消费者们更希望冰露能够坚持将“一元水”做下去,毕竟只要能解渴的水就是好水,这无关价格。“康师傅”曾经是中国市场当之无愧的“瓶装水之王”,它曾坚持14年只卖一块钱,让中国的瓶装水市场长期被一块钱统治。但如今告别一块钱的康师傅,日子却并不好过。康师傅矿泉水刚推出时,由于其占据市场份额很高,出现了大量的山寨,仿冒者。为了打击这些仿冒的小作坊,康师傅制定了一个策略,那就是低价销售。如此一来,他们还可以仿冒,但是成本一定比康师傅的要高,根本赚不到钱。这个方法确实奏效了,康师傅也坚持卖一块钱14年。但是在2019年,康师傅将每瓶水的价格提升了0.5元,这之后康师傅的日子可以说过得极为艰难。据统计,2019年上半年,康师傅包装水的市场份额由40%多,下降到仅为5.4%,营收大幅下降。不知道曾经的“瓶装水王者”未来会如何选择,是回到一块钱打价格战,还是走高端路线呢?1998年,已经家喻户晓的企业娃哈哈找到了初出茅庐的王力宏做代言。随后,印着王力宏头像的娃哈哈矿泉水铺满了中国大街小巷的超市、小卖部,王力宏的人气也水涨船高。其实娃哈哈现在正在面临“中年危机”,娃哈哈在2013年达到了营收巅峰,实现营收783亿元,此后数年都持下滑趋势,2014年,娃哈哈销售720亿元;2015年娃哈哈营业收入677亿元;2016年,娃哈哈销售额529亿元。娃哈哈新的接班人宗馥莉认为是娃哈哈的固守,导致了业绩的下滑。娃哈哈的包装已经十几年没有换过了,而代言人可能也是原因之一。因此宗馥莉来了一个大改革,做出了巨大的改变。娃哈哈一直是我们童年的回忆,我们一起期待娃哈哈的新生。2018年,百岁山超越娃哈哈,迈入瓶装水第一阵营。相较于康师傅、怡宝等老牌饮用水巨头,百岁山“出道”最晚,而且刚一出道就卖3块钱。相较于一元、两元的的娃哈哈、冰露等,更难让群众接受。但是面临严峻的竞争,百岁山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打败了冰露、娃哈哈等进入瓶装水前三。据数据统计,在2017年,康师傅的市场占有率为14.3%,百岁山为9.0%;而到了2018年,百岁山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9.6%,同年康师傅只占有9.3%的市场份额。“水中贵族”百岁山,百岁山走的是高端路线。从与篮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等赛事的合作,百岁山累积了丰富的高端赛事服务经验,让人觉得它值3块钱。不仅如此,百岁山还走出中国,在美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等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。用“后来居上”来形容百岁山一点也不过分。百岁山从一开始就给自己贴上了“水中贵族”的标签,让人觉得他要比康师傅、冰露等“一元水”更加高贵,反而在未来更有发展空间。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,农夫山泉和怡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0.1%和20.4%,怡宝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老牌劲旅农夫山泉。此后怡宝又成为了CBA官方指定饮用水和国家乒乓球队的官方用水,而且其1.5元的价格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,怡宝逐渐被人们所接纳。“我们不生产水,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”农夫山泉的广告深入人心,他的瓶子花样百出,在品牌营销方面被称为中国版的杜蕾斯。从1996年农夫山泉第一瓶水的问世以来,农夫山泉不断推陈出新,除了农夫山泉矿泉水外,农夫果园、尖叫、茶π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是农夫山泉的品牌。而农夫山泉的广告创意以及画面,甚至会让人产生它其实是一个广告公司的错觉。2016年农夫山泉的销售额达到了150多亿元人民币,2020年攀升到了恐怖的228.8亿元。在全国饮料行业低迷的时期,农夫山泉的销售额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,坐稳了瓶装水“老大”的位置。无论是娃哈哈、康师傅老牌企业,还是后来居上的百岁山、冰露等年轻劲旅都需要不断创新、持续发展。否则随时都有被超越的可能,2011年,农夫山泉把占据中国市场老大位置十几年的康师傅拉了下来;仅仅4年,怡宝就超越了农夫山泉。随后进入了农夫山泉和怡宝相争的时代。时代在发展,瓶装水的竞争也会一直存在,没有谁能永远占据头席,未来的竞争,会更激烈。来源于网易新闻
END

公众号ID:饮品观察
行业资讯、新品推荐
经营干货、品牌公关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饮品观察